这,是你的捍卫者! 《Apex Legends》

想要个性鲜明的英雄机制?想要紧张刺激的大逃杀模式?更要酣畅淋漓的射击体验?《Apex Legends》会让你爱不释手!

微信图片\_20220911095513.jpg

近日,EA旗下重生工作室出品的《Apex Legends》(下文简称《Apex》)迎来了三周岁生日,回顾这风风雨雨的三年,当年的一众竞品可谓是死的死,伤的伤。依靠“英雄射击”元素在当年大火的《守望先锋》在暴雪的摆烂下流失了大量的玩家,早已不复当年的话题热度。国服遥遥无期的绝地求生也在外挂太多的抱怨中由收费制转为了免费游玩+豪华版的模式,虽然恢复了一些玩家活跃,但目前的数据和峰值的三百余万在线人数仍相去甚远…… 而《Apex》却在过去的一年中如鱼得水,官方证实2021年新增活跃玩家超30%,年营收入正稳步迈向十亿美金大关。

《Apex》的英雄组队机制给予了玩家在大地图中战斗的多样性和趣味性。诸如拥有透视能力的寻血猎犬、能够快速转移小队的瓦尔基里、可以在混战中提供强力掩体的直布罗陀等等,合理的小队英雄选择与配合会让玩家在各种交火地形中逆转劣势,占领先机。每一局游戏都有二十只小队共六十人参与唯一捍卫者的角逐。

微信图片\_20220911095519.png

同时,为了更好地塑造英雄形象,《Apex》为每个英雄都创作了丰富且立体背景故事与主题曲,各个英雄之间都或多或少有交集。关于新英雄的资料会在新赛季更新前逐步放出以提起玩家兴趣。在《泰坦陨落》宇宙的加持下,《Apex》的枪械、投掷物也都拥有了自己的历史细节。游戏中,每一个地图板块都讲述着英雄间的纠葛与冲突,这些精致的内容给游戏带来了独特的厚度与史诗感,让玩家在游戏时获得了在其他写实战场大逃杀中无法获得的沉浸感与使命感。想象一下,在自己的主场旋律中将敌人击败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微信图片\_20220911095523.png

《Apex》节奏快,容错率高。与绝地求生许多玩家从跳伞到捡枪到“苟”的节奏不同,由于透视英雄的引入,《Apex》中敌人的位置可以比较容易地锁定,“苟”在对局中获得胜算的很小。此外,玩家造成伤害进而升级护甲的机制、悦耳的子弹命中反馈和粉碎护甲提示音效也在鼓励玩家多多参与对枪。只要玩家不是刻意规避交火,玩家便会经常处于战斗之中。

同时,游戏的枪械TTK(完成一次击杀所需要的时间)被设计得相当长。在同水平一对一较量时,一两个弹夹的交锋往往难分胜负,这就要求玩家的小队能够协调各个英雄的技能,尽量多地创造集火、奇袭的机会,探索不一样的战术玩法。即使队友阵亡变成盒子也并不意味着小队一整局的减员,如果可以在限定时间内拾取队友的信标并且带到复活点复活,此队友即可重生而东山再起。

微信图片\_20220911095527.jpg

可以说,EA与重生的押宝是成功的。《Apex》与EA所发行的大多数游戏不同,三年前,在没有相当时间的预热和曝光下,没有预售,没有折扣,以免费游玩的形式给了玩家们一个惊喜。其售卖皮肤与具有争议的类似抽卡的盈利方式对其拥有的核心玩家数量和社区活跃度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好在《Apex》的基本游戏质量过硬,官方发布后也一直以季度为单位持续修复与更新游戏,保证了玩家的愉悦游玩体验。所谓厚积薄发,在尝鲜的热度退去后,经历了一年的萧条与沉淀,《Apex》终于在2021年从外挂泛滥、主流英雄单调的泥潭中一步步稳步上升,一转“凉了”的颓势。

在《Apex》的中远距离交火中,玩家需要根据敌人的运动趋势和所用枪械的弹速弹道下坠量来打预判枪,这给游戏增添了许多乐趣与复杂性。在一些其他射击游戏中,如《CS:GO》则并没有将弹速和下坠纳入玩法中,讲究快速反应与弹道控制。这两种射击方式各有特点,在基础实现方法上也有不同。

微信图片\_20220911095530.png

一般地,当游戏中的子弹具有不同属性,并且其物理效果对游戏影响显著时,子弹会以预制体的形式在游戏中产生,启用,弃用与销毁。玩家的枪械会一发发地打出“子弹”,当“子弹”命中物体时,进行伤害、效果的计算。这种方式的“子弹”有很强的拟真性,也更耗费性能。当游戏可能的交火距离不长,更注重即时的打击反馈时,会采用射线检测的方式。简单来说,就是以屏幕中央作为射线原点,向“屏幕内”方向发射射线,当此射线命中敌人时,进行相关计算。这种方式的“子弹”性能较好,但难以体现物理特征。

在实际开发中,子弹预制体与射线检测会结合使用以取长补短,给玩家带来更酣畅的射击体验。

微信图片\_20220911095536.jpg

最后,《Apex》的新赛季 DEFIANCE 即将在后天到来,祝派派玩家们新赛季都能玩得开心,有不一样的收获!

Author

TsingLoo

Posted on

2022-09-11

Updated on

2023-01-11

Licensed under

Comments